熱門關鍵詞:
熱門關鍵詞:
江蘇鳳谷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國家發改委氣候戰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,逐步淘汰煤炭是在倒逼發展轉型,無需壯士斷腕,也不用刮骨療毒,只是下決心改變。
筆者:您應該有注意到,最近煤炭價格持續走低,素有行業“風向標”之稱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首次跌破400元大關,這也直接拉低了燃煤發電成本。在清潔能源方興未艾的同時,燃煤發電似乎迎來了又一個“春天”,您怎么看待這個現象?
李俊峰:一種資源價格下降,標志著它在市場中的需求在下降。關于煤炭價格走低,應該用這個邏輯來考慮。
煤炭退出歷史舞臺,只是一個時間長短的問題。如果不把中國納入考慮,全球煤炭消費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是17%,加上中國,這個比例就變成了31%,中國一舉抬高了全球煤炭占比的14個百分點。這還說明了一個問題,就是只有在中國,煤炭還是主力能源,其他國家并非如此。
習近平主席與奧巴馬總統簽訂的《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》,將低碳經濟轉型確定為行動目標,可見能源低碳化是大勢所趨。在這個背景下,煤炭會越來越不值錢,最后甚至到達沒人要的地步!煤炭價格走低并不意味著新能源的競爭力下降,相反,這恰巧代表著煤炭自身的競爭力在下降,因為需求變少了。舉個例子,根據環保部提出的環境質量標準,到2030年,中國所有城市PM2.5的年均值要降至35微克/立方米,要達成這個目標,我們任重道遠。所以說,如今在北京,就算你把煤炭白送,他們也不一定會燒,因為有了制度約束和環境要求,這個“燒不燒”的行為與能源價格無關。
筆者:現在也有不少人認為,超低排放技術的推廣和應用,已經開始讓燃煤更加清潔。
李俊峰:雖然如此,但超低排放技術的應用空間太有限,基本還是應用于有條件的電廠,普通工業很難做到,散燒煤就更做不到。試想一下,小工廠的鍋爐、家用的燃煤爐怎么可能做到超低排放呢?而這種形式的燃煤占比并不小,所以說歸根結底,煤炭還是最終要被逐步地淘汰掉。
筆者:去年11月印發的《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(2014—2020年)》要求,到2020年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%,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%以內。而據了解,2015年上半年,火電項目新投產2343萬千瓦,同比增長了55%。大規模布局火電與“行動計劃”難道不是矛盾的嗎?
李俊峰:是有矛盾的。當前,中國能源正在向清潔化和低碳化轉型,而此時再大規模布局燃煤電廠,就會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。中國政府已經承諾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努力早日達峰,按照這個時間表,煤炭消費至少在2025年、甚至2020年之前就該達峰,在這種條件下,煤炭消費已經沒有空間繼續增長了,而新的裝機卻需要更大的煤炭消費量來與之匹配。這樣布局的直接后果就是導致新的產能過剩,跟鋼鐵一樣。
我們在思考能源發展問題時要樹立起“三觀”——全球觀、全局觀和環境觀。全球都在減排,你就不能再繼續增霾。全球觀就是要把中國的所有能源問題都納入到全球的視野來考慮。同時,如果使用更多的煤炭來發電,必將擠占水電、核電和其它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發展空間,因此,我們要從全局出發,不能各說各話。而環境觀,就是要在能源供應的問題上更多地考慮環境,轉變過去不顧環境的錯誤思路。
筆者:減少煤炭消費,很可能影響到GDP增長。如何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的關系?
李俊峰:換一個思路,淘汰煤炭,這是在倒逼創新。你搬了新家,不扔掉舊沙發就不可能買新沙發,因為沒空間。同樣的道理,不淘汰掉煤電,就不可能把風光核電等新能源吸納進來。能源供應并沒有減少,補充進來的是清潔的新能源,而非不清潔和高碳的煤炭能源。所以說,減少煤炭消費并不會對GDP產生負面影響,而是會帶來更多技術創新的新東西。
你得相信這么一個道理:所有企業進行創新的動力都是多賺錢,希望通過技術創新少賺錢的傻子企業是不存在的。而所有的技術進步,就是在鼓勵企業多賺錢。因此能源這樣一個龐大的產業不要拒絕創新,不要拒絕技術進步。
國內的發電裝備制造企業,真應該看看國外的同行們正在做什么。GE提出的思維方式是“當智慧遇上機器”,西門子正在推動“綠色工業4.0”,他們的裝備制造正從燃煤發電向你想不到的各個領域延伸,比如能源系統解決方案、醫療、交通、生活方式等等。反觀我們自己,真的不能只躺在煤電的裝備上了。
鳳谷工業爐集設計研發,生產銷售,培訓指導,售后服務一體化,專利節能技術應用,每年為企業節省40%-70%的能源成本,主要產品加熱爐,工業爐,節能爐,蓄熱式爐,垃圾氣化處理設備,歡迎致電咨詢:0510-888189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