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關鍵詞:
熱門關鍵詞:
(一)行業概況及生命周期
隨著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,鋰電池市場迅速增長,行業收入規模從2003年的53.12億美元快速增加至2013年的275.5億美元,年均增速達到17.89%,并已在全球新能源研究及開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鋰電池行業規模增長速度較快,技術漸趨定型,行業特點、競爭狀況及用戶特點比較明朗,進入壁壘逐步提高,產品品種及競爭者數量增多,因此在行業生命周期中屬于成長期。
(二)行業與上下游的關系
鋰電芯由主要由正極材料、負極材料、電解液和隔膜制成,決定著鋰電池的放電電壓、脈沖電流、持續時間等重要指標,與保護電路板、外殼組成鋰電池。其中正極材料為鈷酸鋰、錳酸鋰、磷酸鐵鋰、鎳錳鈷及鋁箔,負極材料為石墨及銅箔。鋰電芯可直接供應給成品電池制造商,也可與集成電路、PCB板、嵌入式軟件等材料組裝成鋰電池。
鋰電池產品下游領域比較廣泛,主要分布在消費類電子產品、電動交通工具、工業儲能等領域。消費類電子產品目前主要以手機、筆記本電腦、平板電腦為主;電動交通工具主要以電動自行車、電動汽車為主;工業儲能方面主要應用于電動工具、通訊基站等行業。
(三)行業規模與發展趨勢
據統計數據,全球傳統3C電子需求在鋰電池中的占比從2012年的80%下降到2015年的53%,而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,動力鋰電占比從11%上升到28%,未來這一趨勢還將延續,預計到2020年,動力類占比將達到47%。
政府“十二五”規劃中將新能源汽車納入了七大戰略新興產業,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、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應用做出了引導,對配套建設充電設施給出了指示。在延續“十二五”方向的同時,“十三五”規劃深化了新能源汽車在整體戰略中的地位,目前政策體系框架以購車為基礎,延伸到基礎設施建設、不限號、不限行、過路費減免、稅收優惠、購車信貸支持等范疇。“十三五”規劃指出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。
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,2016年上半年,全國服務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32.5億件,預計2020年全國業務量可達500億件,年收入達到8000億元,整個市場基數非常龐大。今年以來,全國10多個省市紛紛出臺扶持電動物流車政策,包括豐厚的補貼、路權優先等,間接推動電動物流車的發展。預計到2020年國內電動物流車產量將超過40萬輛,預計比2016年翻4倍,未來5年內增量規模超百萬輛,按照每輛均價20萬元估算,對應直接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。
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三大件的核心,占新能源汽車成本40-60%,也是目前新能源汽車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。201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,動力鋰電成為鋰離子電池中增長最快的部分,目前動力電池占比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。2015年鋰離子動力電池絕對增量大于消費鋰離子電池,成為鋰離子電池市場的首要驅動力。經測算,2020年我國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2015年的5倍,“十三五”期間增量合計233.4GWh,按照1.4元/Wh的市場價格可以估算出增量市場的規模為3267.6億元。
(四)進入本行業的壁壘
1. 技術壁壘
鋰電池屬于非標準產品,容量、尺寸、形狀須根據客戶要求進行研究、設計和生產,尤其圓形鋰電池組的串聯難度較大,需要生產方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。鋰電池的注液工序需要在無塵的環境中進行,其他環節對生產環境的要求也比較高,需要生產方具備良好的生產技術與廠房車間。此外,鋰電池存在因過充或短路而爆炸的危險,需要具備較高的生產技術。新進入本行業的企業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較高的制造水準。公司有5年的鋰電池系列產品制造經驗,自主研發9項有效專利,具備制造鋰電池系列產品所需的生產技術。
2. 認證壁壘
國內知名電子設備生產商、電動車生產商的采購基本都采用合格供應商認證制度,即以認證與評估體系對供應企業的生產設備、工藝流程、生產能力、服務質量、產品品質等方面進行分析考察,確定能夠達到其認證要求后,才會與之建立長期、穩定的供應關系。這種機制對管理能力不強、生產控制不嚴格的市場競爭者形成了較高的進入壁壘。公司產品通過了ISO9001:2008質量管理體系認證、ISO14001:2004環境管理體系認證,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,基本滿足客戶的認證要求。
3. 品牌壁壘
由于鋰電池的使用壽命較長,客戶須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對產品的性能有比較準確的判斷。也正是由于考察品牌質量的周期較長,當客戶認可了生產商的產品,一般會保持較長期的合作關系。因此,新進入本行業的企業缺乏品牌認可度,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客戶的信任,需要逐步積累口碑與信譽。
4. 規模壁壘
鋰電池是電子設備的關鍵部件,客戶一般會因為采購量較大而選擇具備一定生產規模的生產商。此外,較大的生產規模也有利于生產商降低單位生產成本。因此,行業新入者一般難以在短期內迅速擴大產能及訂單數量,較難突破規模壁壘。